Josherich's Blog

HOME SHORTS PODCAST SOFTWARES DRAWING ABOUT RSS

Episode 214:「迟早过年」· 花

28 Jan 2025

Episode 214:「迟早过年」· 花

各位好,我是任宁,欢迎收听迟早更新的第214期。那么这也是2025以40年的迟早过年的第一期。今天是大年三十,还是跟黄年一样,给各位拜年了。

嗯,给各位拜年了。诶,今年是迟早过年的第十年吗?我也不知道,是第九年还是第十年。十年了吗?对啊,十年了。然后我记得上一期节目更新的时候,就评论区里面有很多朋友说这个迟早过年不知道今年还有没有,那这不是来了吗?

不过因为今年我们刚刚有了小孩,特别忙啊。所以今年的迟早过年,虽然还是每天如约而至,每天都会跟大家见面,春节七天乐嘛?是。但是会比往年的都要短一些。嗯,那短总比缺席好嘛,对吧?

今年的迟早过年呢,我们还是会陪大家度过春节假期的每一天。而今年呢,我们会以身边的自然作为主题。嗯,可能有的朋友知道啊,我们在去年2024年新开了一档以官鸟为主题的播客,叫做恰恰小报。嗯,然后官鸟让我们体会到了很多曾经被忽视的东西。

是的,而除了鸟之外呢,其实身边还是有很多可以去探索跟体会的东西。对,那么顺便一提呢,在春节假期期间呢,除了迟早过年会在这里每天更新一期音频,在乔乔刚才说到的恰恰小报那里,还会每天更新一篇和鸟有关的文章,发在恰恰小报的网站上面。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话呢,可以去读读看。

嗯,人家取了一个标题叫做“持鸟过年”,就不是“早鸟”,是“持鸟”。那么说回迟早过年啊,今天这期呢,标题是“花”,大家都看到了。这期节目想来谈的呢,不是一本书,而是保罗策兰的一首诗。啊,标题叫做“花”。那么强强来朗诵一下吧。

这石头,这空中之石被我追踪。你的眼盲目如石头。我们曾是手,我们掏空黑暗。我们找到那个词,它将夏天魔幻出来。花,花,一年之盲目的词。你的眼和我的眼,它们照料,水,草木漆漆,新墙环绕新墙,飘落进去,一个一如既往的词,重铁锤,飞舞在露天中。我总是觉得念诗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

是,这这是张早的翻译版本。那么你念的觉得很难,可能大家初听下来也会觉得非常的隐晦。对,有点不太明白在表达什么。那么我们在这期节目里面希望来做一些解读和分析。这首诗极具碎片化和跳跃性,你念的时候可能也感觉到了。他其实营造出了一种断断续续的叙述风格。

那么这种风格其实在策兰的作品当中非常的常见。这种表达方式很多见,仿佛在试图通过破碎的语言来表达某种完整而复杂的情感。首先我觉得需要简单介绍一下策兰这个人,他身于一个德语的犹太家庭,那么在二战的阴影下面,可想而知他经历了许多悲惨的事情,种族的灭绝、故土的丧失,还有很重要的是语言的崩塌。

那么这些经历呢,使他的诗歌充满了很多可以说不安定的一种张力,就仿佛语言本身也是在为自己的诗语而在挣扎着。对,我觉得策兰的诗歌他经常给人一种吞吞吐吐、结结巴巴的感觉,但其实他的作品很多时候是关于语言和哲学的。

是,那我们再回过来,再看一遍这首诗。就像你说的,它充满了对于语言和哲学的隐喻。他开篇就说:“这石头。”石头是什么样的?石头是坚硬的、沉默的,对吧?而且石头让人联想到石碑,也让人联想到一座山峰。它也是一种某种历史的见证,而策兰赋予了他一种动态的感受。“空中之石被我追踪”,就仿佛在石头的沉重当中也蕴含着某种飞行漂浮的可能性。

但是我们又知道这是不可能发生的。我觉得可能这是这种不可能的飞行、不可能的离地,表现了策兰和语言那种关系,就是他追随语言,希望它带来意义,但是同时他又不断地被语言的重量给拉回地面。

对吧,然后策兰其实就写:“你的眼盲目如石头。”这句话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入了一种沉默的某种盲目的情绪。眼睛作为感知的象征在这里被剥夺了视力,这种盲目不仅仅指的是个体对于外界的失明。 我觉得也可能暗示了语言本身的一个缺陷。我觉得我在读这首诗的时候就感觉到我的眼盲目如石头,开玩笑。那或者是不是也可以说石头它作为冷硬不可动摇的物质,就可能暗示了一种僵硬的存在状态,或者说内在的情感隔阂。

“你的眼盲目如石头”这句话就加强了这种意向,暗示了人的认知或者说感知能力是相当有限的。也许指向面对世界或者说自我时一种失明或者说比较麻木的状态。是,刚才不是说到语言本身的缺陷吗?我觉得策略可能是在问说语言是不是和你刚才说的人的感知一样,都没有办法完全穿透事物的本质,无法制达本质。

而在接下来的诗句里面出现了手。手的出现是一种动作的象征,就是他说我们要掏空黑暗,然后他找到那个可以创造夏天的词语“花”。策略通过这种动作展现了语言的创造力,同时也展现了创造的困难。

我现在看到手和眼这两个字,脑海中首先闪过的一个词叫做“手眼协调”。知道我在说什么的朋友就应该有过类似的经历。Anyway,说回到策略啊,那这里也可以提他的一个特点。我觉得就是他经常会创造词汇。按照诗人跟翻译家王嘉欣的说法,策略他其实很少用传统的德语诗歌的词汇,原因是他认为德语被污染被毒化了。

所以他自己的诗当中差不多有三分之一,都是他自己深造出来的词,那可见翻译的难度了。对,然后这种意志性陌生的东西,也是我们去读他的诗的时候就需要额外去体会,甚至有的时候是需要去克服的。对,因为我记得王嘉欣他有一篇访谈里面就说过,就是他会用这种意志感去对应意志感。所以有的时候我们觉得翻译艰难,觉得说这个切区熬牙,就可能这种切区熬牙正正是原作者想要表达的。

对,所以如果说你在翻译的时候一味的追求流畅,对吧,那也许恰恰丧失了原作者想要表达的这种意志性。没错。

那说回到这首诗啊,掏空黑暗,词语的力量它是能够驱散黑暗超越未知的,创造出比如说像花这样子的象征。花不仅仅是自然的异象,其实也是诗意和美的化身。它代表了一种超越石头僵硬状态的生命力。

当然了如果我们展开更多的联想,还能问出很多问题,比如说掏空黑暗的结果是什么呢?掏空黑暗它带来的是光明呢,还是更多的黑暗呢?花从黑暗当中来,那它本身是不是也是黑暗的一部分呢?出于你而不然。

对,那这样子的花它变成了夏天,还是我们以前认知中的夏天吗?是,所以你看在这里,花,它说花这个词嘛,所以就是在这里变成是一种驱动力。它不仅仅是描述现实的工具,它更加是一种能够召唤构建,甚至扭曲或者说让现实变形的一个媒介。

夏天那么当然是温暖的、明亮的、充满生命力的一个象征。它是词语所赋予这个世界的产物,然后这种魔幻它不是超自然的,而恰恰是语言去赋予事物意义的一个过程。

而花,我知道你刚才也说了,花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意义,古今中外各种诗歌文学作品当中都会有。它常常跟生命、自然、跟美相关联。但是说实话,这种习惯性的相关联,恰恰是策兰想要去挑战的。

所以你看到花在策兰这种诗里面,它是一年之盲目的词。它是一个被赋予意义,但是又受到时间限制,一年的一个存在。这一个叙述就让我想到策兰对于语言的反思。它觉得语言的确如刚才所说创造了世界,但它的力量是暂时的,它无法超越时间。 它肯定会被遗忘。语言是暂时的,那其实也就意味着伴随着语言的意义,它其实也是暂时的。语言能够创造出像夏天一样的美好意义,能够召唤出光明,却又没有办法完全掌控现实。它的创造是否足够真实和持久,其实始终是一个问题。

而如果我们接着读这首诗,你会看到策兰没有让花独立存在。因为花的出现需要水的滋养,而你的眼和我的眼共同去照料水。眼睛是感受世界的这个器官,然后你和我对于世界的感知共同形成了语言,对吧?浇灌了花。而且我觉得策兰好像在说人与人之间的互相连结。我们知道很多时候这种连结就是依靠语言去完成的。

这种连结就好像花与水一般,它是非常微妙但又不可或缺的。再下一步,这种连结却被“心强环绕心强”的一个画面打破。他提到草木漆漆,实际上这里的草木漆漆并不是那种自由生长的感觉,而是被内在的界限,也就是被我们的自我所限制着的。心强环绕心强,这种矛盾其实一方面是策兰个体孤独感的一个写照,另一方面我觉得也可以被视作策兰想要表达语言无法完全转达内心世界的隐喻。

而后面的一句“飘落进去”,则让各种封闭变得更加复杂。就好像“心强环绕心强”,心强本身也在被自身的重量或者说意义所吞没。两个心强互相环绕,既是保护又是孤立。最终,这种围绕和围困导致了向内的一种坠落,一种孤独的内在化体验。策兰或许是在描述个人内心世界的困境,情感的深渊也好,人际连接的困难也好。

这就好像是我们经常说的回音弊效应,对吧?是一种追着自己的尾巴,而不是在突破的情况。最后就是一个一如既往的词,嗯,也许策兰是在暗示着语言的僵化。但无论如何,我们常用的词语似乎都是有限的、重复的。对吧?它无法真正表达那些深刻而复杂的情感和体验。

“重铁锤”飞舞在露天中,最后带来一种张力的释放。那些飞舞的铁锤究竟是在试图打破心墙,还是在试图创造新的障碍呢?毕竟铁锤同时象征了锻造和破坏的力量。这是一个矛盾的异象。飞舞的铁锤似乎是在试图打开某种屏障,或者说塑造新的可能性,或许象征着语言在不断被打碎和重建当中又获得了新的力量。

而露天带来的开放感与之前的封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觉得这是对封闭状态的反抗。然而,这种开放是否就意味着自由,其实仍然值得思考。因为在策兰的诗歌中,开放常常与不可知的危险相并存,甚至他的语言总是在创造与毁灭之间游走。

而且这首诗中的每一个意象其实都可以解读为不同的隐喻。例如,石头象征着沉默与僵硬的现实,而花是象征着创造与美,对吧?还有生命,对吧?最后这个铁锤象征着改变与破坏。所以这些不同的隐喻,组成了一组充满张力的、可以说是万花筒般的语境。

这个万花筒其实是根植于策兰的历史和记忆当中的。他的诗歌经常被称为语言的实验场,去探索语言如何呈现失落,如何体现痛苦,如何传达那些所谓的语言尽头之物,以及如何在最深的沉默中发出声音。花不仅仅是一首关于自然的诗,它更是一首关于语言和存在的反思之作。

我在读这首诗时,感受到策兰带我进入一个非常复杂的情感与哲学的空间,迫使我们直视语言的局限和可能性,以及我们如何在沉默与表达之间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我觉得这可能就是策兰诗歌的独特魅力所在,也是他留给我们的永恒命题吧。

这首诗刚才只是在开头念了一遍,我觉得大家可以对照文本再自己回味一下。那么下一次当你再看到一朵花时,也许就可以有更多的联想、思考和感受了。

在节目的最后,再次祝大家十二年大吉,明天见!您刚刚收听的是《迟早更新》的第二百十四期。这是一档探讨科技、商业、设计和生活之间混沌关系的播客节目。在每年的春节,就会像今天这样变成日更的读书节目。

我们鼓励您与我们进行交流,电子邮箱是[email protected]。欢迎您到“迟早更新”的网站上查看我们为每一期节目准备的延伸阅读。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请向可能会喜欢的朋友推荐。我们希望通过迟早更新,让熟悉的事物变得新鲜,让新鲜的事物变得熟悉。各位,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