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sherich's Blog

HOME SHORTS PODCAST SOFTWARES DRAWING ABOUT RSS

Episode 215:「迟早过年」· 鸟

29 Jan 2025

Episode 215:「迟早过年」· 鸟

各位好,我是香香,欢迎收听迟早更新的第215期。这也是2025以四蛇年迟早过年的第二期。今天是大年初一,首先在这里祝大家蛇年大吉,给各位拜年了。

上期节目开头提过,但我还是想再啰嗦一下。今年冬天我们俩都特别的忙,因为照顾孩子时间被切割得特别细碎。所以今年的迟早过年,虽然说还是如鱼而至,但是会比往年都要再短一点。那今年的主题是身边的自然,我们希望通过这七期节目来跟大家一起发现那些,怎么说,就是曾经被我们忽视的事物,或者说那些不曾被我们体验过的角度吧。对,就是让熟悉的事物变得新鲜,让新鲜的事物变得熟悉,对吧。

那么今天要介绍的是鸟。这期节目其实可能是今年吃到过年里面最难的了。对你来说是。对,因为我是一个官鸟人嘛,相信听众朋友们都知道。所以对我而言,值得介绍的鸟术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从何开始,从何说起呢?我思想后还是决定从里查德韦瑟利的这本《飞鸟奇缘》谈起。这本书的原文标题是《Brush with Birds》。

对,我想问大家,或者大家可以想想看,除了上学时的美术课,你在毕业以后,走出校园以后,还有没有认真的去画过一件身边的东西?我觉得大多数人跟我一样,应该是没有,就赢得有这个时间精力和心思。对,或者你就想不到干这个事嘛,对吧?

如果你的回答是没有,而你又对自然有兴趣,那么这本《飞鸟奇缘》就值得一读。它是一本图册和散文的综合体吧,可以这么说。然后韦瑟利是一位杰出的也是那种画家,他来自澳大利亚,那么他从非洲的大草原到南极的冰天雪地,从他的故乡澳大利亚的这种灌木丛,再到北美洲的森林和沙漠,他都去一一探访,并且画了许多当地的鸟种。

我其实读过不少官鸟的文章,但从一个画家的视角出发,我觉得很有意思。这是我第一次读到类似的内容。什么叫画家的视角呢?是说构图啊,光线啊,色彩这些东西吗?你说的这些当然是画家的这个视角,但这不是我想说的这个画家的视角。你刚才说那些韦瑟利有说到,但他还说了另外一点,是他引用毕加索的话,说绘画是盲人的职业。画家画下的不是眼睛所看到的东西,而是心中所感,是从所见之物中感受到的那些东西。这是画家干的事。

所以韦瑟利正是以这样的方式在工作。他的画作不仅仅是自然的一种,怎么说呢,从三维变成二维的一种物理在线,而是他通过画笔去捕捉去呈现了鸟类在他记忆当中留下的那些烙印和认知。这是所谓的画家的视角,就是用图像去感受,用图像去记忆,再用图像去表现。

听上去有点像什么,印象派自然绘画,类似这种感觉。那比方说,如果现在让你去画一只,如果穿完现在有一只这个乌冬在那蹦来蹦去的,对吧,你要把它画下来,你会怎么办?先拍张照片。就对,因为它一直在动嘛,你没法就观察到这些细节,所以就比较省事的办法就拍张照呗。是,许多画家也是这么想的,因此他们就非常依赖摄影,将摄影作为绘画创作的一种参考来源。这种作法当然是很快捷,很方便,而且可以高效生产出一些市场化的作品。

但是韦瑟利的创作方法是非常不一样的,他从来不依靠照片。他都是通过亲身的观察和素描去积累灵感。这点可能是受他的导师们所影响的,他之前的那些艺术家都很反对以照片为基础进行绘画创作。他们觉得画作不应该止步于是什么,不应该满足于我把什么东西画出来,大家觉得“哇,真像”,而应该去追问为什么。艺术应该为被描述的那个对象去提供一些见解,讲出他背后的那些故事或者传递一个观点。

这对我来说就是跟博物绘画给我的印象就还挺不一样的,然后韦瑟利在书里面引用了一位银器匠人的话,我印象非常深。他是这么说的,画一只乌鸦不是为了让它看起来像乌鸦,而是为了捕捉乌鸦的气质。你想想,洞穴壁画里那些奔跑的人,他们看起来或许不像人类的真实形象,但他们奔跑的姿态却生动得令人震撼。

再想想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流水,尽管它看起来并不像真正的水,却自然的流露出深远的动感。这种表达是摄影无法企及的,可能摄影师会不同意。我觉得在韦瑟利看来,依赖照片进行创作可能是对画家的艺术感知力造成损害。照片作为媒介,它将画家和绘画对象隔离开来,就诱发出一种视觉上的惰性。是,那如果只是对着照片临摹,绘画过程就会随之变得机械化,就会变成一种复制的技术活。

是,这如果说只是尽可能去精确再现照片中的这个形象,这种你刚才说的惰性我觉得不仅会削弱画家的敏锐观察力,还会损害刚才我说到的,通过记忆去作画的能力。通过图像去记忆这种能力,然后就会影响画家本身的表达。最终,你这个画作就是照片的一个平面复制品,对吧。那你再怎么画,你也比不过一张照片来的更真实,对吧?

对,而且你仔细一想,你既然已经有照片了,那再临摹一张这张照片的话,就没什么太大的意义。因为你画的再精妙,其实也没有办法跟照片相比。这本书里面比起那些精美的完成品,我觉得我更喜欢那些素描。书里说如果时间允许,韦瑟利会画上几百张素描,这个数量非常令人震惊。然后会从中挑选出四五张最能体现表现对象气质的作品,进一步去刻画细节。

气质在观奖当中真的非常重要。是,你刚才说那些素描,素描确实非常有趣,而且它在书里面出现了很多。关于素描,这本书里面有一段话我特别喜欢,它是这么说的,素描是最能传达主题精神的部分。在那些简单的线条间,我找到了运动的节奏和瞬间的真实。然而随着画作的完成,我与最初的观察之间的距离也渐渐拉开,那些转瞬即逝的特质不可避免地开始消散。

我觉得这个很有趣啊,就是随着画作的完成某一些,我以为是一种距离逐渐接近的过程。对,通过绘画对这个对象有了更多的了解。但是对韦瑟利来说,每次绘画感觉是一种同时向外又向内的过程,对吧。他真的是相信绘画的意义是超越表面的复制,是往里走,走入到生命的核心。

那一方面是走入到绘画那个对象,鸟的生命的核心,那种你刚才说的气质,对吧。另一方面也是,我该怎么说,好像是针对自己的,因为你最终呈现的是通过你的眼睛看到的世界,通过你的大脑留下的一个印象再通过你的手呈现出来。其实你作为一个媒介,输出的东西就会不可避免地带有你的看法,以及会带有一种你对于自然的微妙和神秘的一种独特解读。

我觉得在这本书里面,韦瑟利的作品就好像是一扇扇的窗。我们通过他的画作,背影像鸟类世界背后那种,我觉得可以说是文字难以言说的感受。这种感受我在日常的观察当中也会经常出现,因为我不会画画,所以我可能试图用文字去把它表现出来。韦瑟利是一个非常出色的画家,所以他可以通过画表。我其实还挺羡慕这一点的,能够通过这种方式去把它表现出来。

我觉得这些作品它们不仅仅是画作,也是韦瑟利和自然之间某种深刻对话的一个记录。你这就让我想起之前有一期迟早过年里面,我们请到了中国鸟类观察手册的主编之一,刘洋刘大来做过一期访谈。对,那个手册里面不都是手绘的图片吗?但是他说虽然有点反直觉,其实绘画比摄影更能真实地反映一只鸟,这个我印象特别深。

是,是,是。当然了,除了精美的这个画作图片,这本书似乎有一点韦瑟利的自传色彩。他学了许多在野外观鸟的冒险故事。另外,印象比较深的是南极的部分,他主要琢磨的是阿德利企鹅。我们之前去南极的时候也看到过,对吧?非常可爱。

是,又可爱又臭。当然了,我们那时候还没有开始观鸟,完全没有注意,原来漏掉了那么多有趣的细节,其实也就是看了个热闹。那么现在读呢,好像跟着他又经历了一遍。其实我之前读王子坤的那本《冰雪海》的时候,那本书的副标题叫做“南极科考沿线所见海鸟与海兽”。我读这本书的时候也有类似的感受。

而且我还要再提一点,就是这本书的译者注部分非常棒。一般的译者注,它会提供一些翻译层面的信息,但是这本书的译者,也就是诸累,诸博士,恰恰是小报第四期和第七期的嘉宾。他除了在翻译上做出了一些说明,还给了一些很细致的鸟类学层面的说明啊。就比方说在一幅插图的注解里面,记得他说多数红罐灰凤头鹦鹉都是左撇子,然后诸博士就给这则注解又加了一个注解,解释说这是动物对身体某一侧的使用偏好的现象,就怕你不懂。我觉得非常的贴心。

是的。我虽然毫无美术训练,但是我其实一直都对画画有点兴趣,尤其是对画鸟这件事情。之前买了约翰劳斯的那本《鸟类绘画》的第一堂课,我想试试看。但是那本书我感觉更多是什么技术技法上面的一些探讨教授,让我觉得要把鸟画好还真是挺麻烦的,还不如拍张照算了。但是看这本书呢,再次让我想试试看,动笔去画一只鸟。

其实你也不是没画过嘛,像之前那个恰恰小豹想要做logo的时候,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个鸟就是你画的嘛。是,不过就是对着照片临摹的。是,但那次绘画让我觉得其实我是对鸟很不熟悉的,就哪怕乌冬这么常见的鸟要是不看这照片,我也其实很难回忆起各种各样的细节。就算再普通的鸟,比方说麻雀,我现在也很难在头脑里面浮现出一个准确的图像,麻雀的头部、身体、脚等等这方面是什么颜色,是什么构成。

它的那些外观的细节是什么样的,我几乎没有对它们的图像记忆。我觉得可能也跟我们观察它的方式有关系,因为不画画,所以不会以一个画者的角度去观察它们。是的,所以遗漏了那些重要的细节。那或许在新的一年里面,我不知道就有这个机会去野外写写生画画看。

就也不一定要去野外,哪怕是在小区里面,对吧,就可以在家里透过窗口,应该就能够找到不错的鸟模特。当然甚至也不一定要画鸟,身边的所有东西其实我觉得都可以尝试着用绘画的方式去重新认识一次。是的。

您刚刚收听的是迟早更新的第二百十五期。这是一档探讨科技、商业、设计和生活之间混沌关系的播客节目。在每年春节就会像现在这样变身成一档日更的读书节目。是的,我们鼓励您与我们进行交流,我们的电子邮箱是embriceatweareonce.com。欢迎您到赤道更新的网站上面去查看我们为每期节目准备的延伸阅读。

那么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呢,请向可能会喜欢的朋友们推荐。如果你画了鸟也欢迎这个发给我们看一看。我们希望通过赤道更新能让熟悉的事物变得新鲜,让新鲜的事物变得熟悉。各位明天见,拜拜!
拜拜!